中新網7月16日電 “改革有破有立,得其法則事半功倍,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。”5月23日,泉城濟南,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(yè)和專家座談會上再談改革之道。 早在2012年12月,習近平就鮮明指出:“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(yè),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”。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,面對的都是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改什么、不改什么,改哪里、如何改,做“改革的清醒者”至為關鍵。 破與立,是事物變革創(chuàng)新的一對辯證關系。 “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,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破”。關于破與立,習近平點明要旨。 發(fā)展新質生產力,“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(fā),先立后破、因地制宜、分類指導”。 “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。要先立后破,而不能夠未立先破。” …… “破立并舉、先立后破”,兼顧的是當前與長遠,為的是避免“未立先破”或“只破不立”。 “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,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,這不行。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 綱舉目張,點面結合。 上海自貿試驗區(qū)設立之初,習近平的期許就是做到可復制可推廣,而不是政策洼地,要種苗圃而不是做盆景。 首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、率先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、首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……10余年來,上海自貿區(qū)立足實踐探索,有力服務了全國改革開放大局。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習近平強調,“要更加注重系統(tǒng)集成”“增強改革系統(tǒng)性、整體性、協(xié)同性”。 處理好經濟和社會、政府和市場、效率和公平、活力和秩序、發(fā)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……未來的中國改革,需要在點與面有機結合中,放大改革綜合效應。 改革既要繪制好藍圖,更要抓好施工落實。 2004年春節(jié)后的第一個工作日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誦讀了自撰的四副春聯(lián)。 其中,第三副春聯(lián)的上聯(lián)是“狠抓工作落實動真格”,下聯(lián)是“加快浙江發(fā)展務實效”。講的就是落實。 在一次中央深改組會議上,習近平沒有審議具體改革方案,而是專門聽取了10項改革落實情況的匯報,并在會上一連說了3個“抓”:“盯著抓、反復抓,直到抓出成效”。 今年5月23日,習近平在企業(yè)和專家座談會上再次強調,“要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”。 黨的十八大以來,從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到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(xiāng)二元體制;從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(yōu)化和結構調整,到全國22個自貿試驗區(qū)先后成立;從醫(yī)藥衛(wèi)生體制改革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,到中國脫貧攻堅戰(zhàn)取得全面勝利……“一茬接著一茬干”,藍圖正變?yōu)?ldquo;施工圖”“實景圖”。 事必有法,然后可成。 破與立、點與面、謀與干,干一件是一件,干一件成一件,這既是中國改革的認識論,也是方法論。 |出品人:陳陸軍 |總監(jiān)制:張明新 |總策劃:俞嵐 |策劃:吳慶才 |統(tǒng)籌:馬學玲 闞楓 |執(zhí)筆:程姝 |校對:孫靜波 |視覺:徐洋 |中國新聞網“習言道”工作室出品 ( 編輯:ycl ) |
習言道|習近平為何說要種苗圃,而不做盆景?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4-07-16 打印